当前位置: | JN江南·(中国)集团 | > > 一线动态 > 水电公司 > 公司要闻 |
破茧时刻——霍尔古吐调压井反井钻提前82天贯通 | |||||
| |||||
近日,霍尔古吐水电站地面厂房工程迎来关键节点——调压井反井钻提前82天贯通,标志着调压室竖井开挖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工程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压井位于桩号引17+502.597米处,为地下埋藏式布置,其采用圆形断面设计,调压井大井开挖断面直径从上至下分别为25米、26米、27米,小井开挖断面直径为6米。调压室顶部高程为2115.50米,底板高程为1982.512米,井高132.988米,其中大井高107米,小井高25.988米。调压井上部结合施工支洞布置调压井交通洞,为城门洞型,断面尺寸为6.0米×6.0米,底板高程为2103.00米。如此规模,对地处偏远无人区的工程建设者们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茧中困局:难难难 自调压井反井钻正式施工以来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我第一次站在井口防护栏旁,安全帽檐挡住了视线,往下看我只觉得头晕。”项目总工黄刚回忆初勘场景时笑言,“调压井规模大,加之复杂地质分层,光计算各段开挖参数就计算了近三个月,施工难度超乎最初的想象。” 交通洞作为连接地面的通道,6×6米的城门洞型断面里,运输车辆每天要往返数十趟。司机老马常开玩笑:“跑这条路比考驾照还难,左转要算弧度,右转得避岩突,手机在这里永远显示‘无信号’,全靠心里那幅‘活地图’。” 从导洞贯通到反井钻反拉贯通期间,多次面临反拉岩层条件差、卡钻等情况,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每天仅能推进3到5米,与此同时,穹顶锚索施工也未能幸免地遭遇了岩层条件差的问题。锚索下放工作困难重重,对于整个工程的紧迫性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设备物资部主任李清桂无奈地说着:“但更难的是频繁出现卡钻情况,这段时间每天接到最多的电话,就是说钻头卡死了。说实话,真难顶。”,他指着岩渣里的软弱夹层,“瞅瞅这岩样,跟夹心软糖似的,钻头刚进去就被裂隙卡住,进度哪里推得动。岩层芯样带出来全是碎渣,这哪是打井,分明是在‘啃’豆腐渣。” 更棘手的是,项目所处的偏远位置,设备配件采购尤为困难,施工设备先后4次出现配件故障时,为了不耽误工期,施工人员毫不犹豫地选择连夜奔波,采购并及时更换配件,确保了施工的连续性。 “照这个速度,原定工期肯定泡汤!” 施工负责人王立扒拉着饭盒,米饭凉了都没动筷。他手机里翻着图:“你看这岩柱分布,原计划先破除穹顶岩柱再进行反井钻施工流程,相当于在‘豆腐块’里打通道,能不卡吗?” 破茧之策:创创创 项目全体建设人员都围着这些难题发愁,但是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深夜星空下,霍尔古吐的办公室内灯火通明。“既然岩柱暂时不能破除,为什么不能与锚索同时施工,在岩柱边上斜向下钻孔呢。”打破困局的灵感,来自全体施工人员的不断思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以及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思维,他们将目光都关注到了岩柱边缘,这个创新设想,让项目人员不再拘泥于传统,经过多次深入的现场勘查、技术研讨和模拟试验,他们最终决定采取在岩柱边上斜向下开孔反拉的创新性措施,这一创新性的改变,巧妙地避开了部分施工难题。 在岩柱边上斜向下开孔反拉这一创新工艺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的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施工环节进行了精细的规划和严格地把控。从开孔位置的精准确定,到钻孔角度的精确调整,再到反拉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和参数优化,老钻机手杜师傅握着操作杆屏住呼吸:“比穿针还难,每推进1米就得校准一次方位角。”当钻头在试钻时终于顺利切入硬岩层,现场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声。而创新带来的蜕变立竿见影:原本每天3米的龟速提升至15米,卡钻次数从日均5次降至零。更关键的是,这一工艺节省了82天工期,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现在回头看,不是岩层困住了我们,是思维定势困住了自己。”王立摸着钻机上的新鲜岩屑,眼里闪着光。 振翅奋进:冲冲冲 为保证节点目标顺利实现,项目团队同时持续落实班子成员前方值班制度,从施工管理、进度、技术、质量、安全等多方面入手,精心组织现场施工,“老刘,今天咱们值班,现在出发吧。”吃过饭后,项目副经理早早喊上司机和同事前往施工点进行每日值班,班子成员们以身作则,深入施工现场,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时刻关注着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施工现场资源调配及时有效,为施工人员们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 为了确保施工平台的安全和调压井穹顶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现场装配了徕卡全站仪以及监控,这些设备让施工人员能及时掌握跨空施工平台使用前后的受力与变形状况,获得施工平台的实际变形数据,起到对施工平台实时监控,最终达到最佳安全状况。 测量队吴大哥指向检测设备后说道:“这设备可以的,精度能满足现场监测要求,而且变形监测报警值也随时监控着。最开始我们是每天监测一次,到整体施工稳定后我们按照规定时间,也就是7到15天复测。” 项目部自接到施工任务以来,所有人都保持着心往一处使的冲劲,这股冲劲成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中流砥柱。项目部加大了现场的人力、设备资源投入。施工人员们不畏艰辛,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工程建设添砖加瓦。无论什么情况下,施工现场始终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一切的一切都向着预定目标稳步迈进。4月10日霍尔古吐调压井反井钻顺利贯通,提前82天的背后,是六次技术研讨、两版施工方案迭代、项目部和施工队伍四百余人的昼夜坚守,是项目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这一阶段性胜利的取得,让项目全体建设者备受鼓舞,也为后续工程建设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春潮奔涌时节,处处激荡着奋进的鼓点。接下来,项目部将紧抓施工“黄金期”,以满腔热情、“满格”状态,满弦发力、争春提速,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不断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铿锵有力地向项目“630”发电目标踏出坚实步伐,在工程建设的天空中振翅高飞,冲破更多阻碍,迎接新的篇章。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