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JN江南·(中国)集团 | > > 一线动态 > 科研设计院 > 文化园地 |
长九印记,石台新篇:永葆测绘心 | |||||
| |||||
清明时节,草木萌发,万物昭苏。在这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节日里,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期许,踏上了前往石台抽水蓄能项目的新征程。沿途,皖南的青山在薄纱中若隐若现,恍若一幅水墨未干的画卷。在不断延伸的画卷中,我恍惚间又回到五年前那个清晨——在长九矿山,我第一次举起无人机,镜头里的荒芜山野被朝阳镀上金边。 长九印记:测绘青春,沉淀初心 在长九的五年,是测绘人的四季长卷。从最初的无人机倾斜摄影到矿山三维建模,从原始地形测量到矿山土石方计量,每一个数据都承载着我对测绘工作的热爱,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 记得2019年长九项目投产时,我们率先应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完成了矿山的高精度计量工作。当误差控制在万分之几时,我深刻体会到“质量是第一性”的意义。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胜利,更是八局精神的生动写照——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五年间,我见证了长九从一片荒芜到现代化绿色矿山的崛起,也见证了自己从一名测绘新手成长为团队的技术骨干。正是那些顶着烈日、迎着风沙的日子,那些深夜里研究技术难题的时光,共同绘就了我记忆中皖南的水墨画卷,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石台新篇: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今,我来到石台抽水蓄能项目,这是一片全新的天地。抽水蓄能工程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对测绘精度的要求更为严苛。从地形测绘到地下厂房施工放样,从大坝监测到隧洞贯通测量,每一个环节都关乎项目的成败。 面对全新的挑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石台项目的地形复杂、环境多变,传统的测量手段难以满足需求。我们需要借助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结合BIM模型实现高精度的数字化施工。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锤炼。 但我也看到了机遇。石台项目作为绿色能源的代表工程,与长九的绿色矿山理念一脉相承。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将测绘工作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测绘精神:在传承中创新 测绘工作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活,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从长九到石台,我始终铭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无论是矿山开采还是抽水蓄能,测绘人都要以“勇拼搏”的精神扎根一线,以“抓实干”的态度践行使命。 在石台项目,我将继续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用无人机航测优化地形测绘效率,用三维激光扫描提升地下工程精度,用数字化技术为工程局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不仅要完成任务,更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测绘领域的标杆工程。 青春心向党,奋斗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测绘青年,我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石台这片热土上续写测绘人的辉煌。 从长九到石台,变的是山河,不变的是初心。我将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标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要求,不断提升自我。无论是面对复杂的地形还是严苛的工期,我都将以“只争朝夕”的拼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为石台项目的成功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测绘新征程,初心永不变 我独自爬上山头,暮色中的抽水蓄能电站如同卧在山坳里的巨兽,上水库的波光与下水库的灯火遥相辉映。指尖抚过仪器上的刻度,那些被精确丈量的土地,终将化作清洁能源的动脉,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淌出新的文明。山风掠过发际,带来湿润的草木气息。恍惚间,仿佛看见都江堰的江水穿越千年,正沿着测绘人的足迹,灌溉着新时代的沃野。 测绘人的使命,从来都是用刻度丈量时光,以精度雕琢山河。从长九到石台,变的是坐标,不变的是仪器箱里永远温热的初心。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