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JN江南·(中国)集团 | > > 专题报道 |
赣江尾闾加速推进二期建设 | |||||
| |||||
草长莺飞,击鼓催征。进入四月以来,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主支枢纽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全力以赴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奏响了高质量履约“暮春协奏曲”。 走进赣江尾闾主支枢纽建设现场,泄水闸全线启动,一仓仓像“豆腐块”似的混凝土浇筑仓面,从左至右整齐排列着,300多名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作业,施工场面热火朝天,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打桩机的咚咚声回旋在二期基坑上空。 在施工进度管控方面。总包部科学组织现场施工,分阶段对二期泄水闸左岸连接段上下游挡墙施工,减少周转性材料投入,同时抢抓泄水闸低高程工作面开面,降低基坑降排水压力。灵活调配施工资源,优先保障塔机安装部位仓面浇筑,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同时紧盯关键线路施工,优化泄水闸1号闸墩上游防渗墙施工顺序,调整防渗墙设计结构,保障现场施工连续性。二期泄水闸主体混凝土设计共计约35万方混凝土,目前1至10单元均已具备施工条件,现场施工人员每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混凝土持续浇筑,目前已累计完成5.25万方浇筑任务。截至4月15日,完成月计划的67.16%,年度计划的15%,计划年底前完成二期泄水闸所有闸墩封顶。 在现场质量管控方面。严格执行混凝土“内实外光、无裂无缺,色差一致、无缝衔接”的管理目标和“三检制、联检制、首件制”的日常管理工作,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衔接和工艺流程,全过程监控。定期组织钢筋、模板、浇筑等分工序培训,让一线管理人员及班组人员熟悉各工序质量要求与标准,掌握常见质量问题预防及处理方法;执行质量员盯仓制度,每仓浇筑配备一名专职质检员全程旁站监控混凝土振捣与收仓、收面;落实拆模外观验收,混凝土拆模后都由质检员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开展检查,针对存在外观问题提出整改处理要求并制定下仓改进措施;严格对混凝土外观质量按仓进行考核惩处,形成高压态势,树立“严”的基调;组织各班组工序施工亮点观摩、对标,相互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质量竞争氛围;对于闸室溢流面等关键部位工序召开专题总结会,复盘施工管理、资源配置、措施方案、工序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改进措施并严格落实执行;建立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通水全过程温控管理体系,专人监控环境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冷水通水情况,及时预警并针对性采取调整措施,确保温控防裂到位。 在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实行“网格化+包保制”管理,各工区配备专职安全员承担安全监管职责,同步选拔优秀职工出任网格员,构建起“包保领导→网格长→网格员→班组长→一线作业员工”安全管理责任体系,通过把施工现场“分区划块”,精准界定各区域安全职责与工作要求,有力促进安全责任制落地实施。实行穿透式管理,重点加强班组建设与管理,从“人、机、料、法、环”五个要素对班组进行复核并将其纳入总包部安全管理体系,同时通过定期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做好班前交底等举措提升班组安全能力,此外发布《班组安全能力建设示范班组》评比文件,以此激发班组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奖励。施工前,对每项业务进行可视化安全交底,提升二期安全管理标准。 主支枢纽二期工程主要包括8个常规泄水闸、2个大孔闸主体结构和上游铺盖、下游护坦、海漫、消力池等附属结构以及左岸连接段挡土墙、鱼道工程施工。目前二期基坑内临时道路硬化和左岸堤顶迎检平台及办公区均已布置完成,泄水闸主体施工区域土方开挖和PHC预制管桩已全部施工完成,左岸连接段D型挡墙PHC管桩施工完成,E型挡墙下游工作面已开挖完成,一区下游消力池三轴搅拌桩施工完成。左岸连接段工法桩锚索已完成高程11.5、9.5、7.5米施工,累计完成72%,预计5月中旬全部完成。 总包部主支枢纽各工区及专业工区协同配合,正如每一个跳动的音符,挥洒着总包部全体员工的智慧与汗水,融入了他们的每一份坚守与执着,共同奏响了赣江尾闾项目主支枢纽二期工程高质量履约的铿锵旋律。 | |||||
【打印】 【关闭】 |